欢迎访问学术月刊,今天是

诠释学与人类精神的永恒
洪汉鼎
精神的永恒或不朽是人类自古以来一直探讨的问题。古希腊阿尔克迈把人类的毁灭归之于人不能把终点与起点联结起来,对于解决此问题的途径,柏拉图求之于灵魂不灭,为宗教信仰打下基础,之后由于历史观念的出现,人们又以种族延续来继承个体灵魂不灭思想。在近代西方哲学中,斯宾诺莎、黑格尔、狄尔泰等都对精神的永恒性作出过自己的阐发。但真正解决此问题的应是人类精神或观念的不断传承和提升。伽达默尔以效果历史概念代替海德格尔的天命或命运概念,以有限的历史性存在去应对无限的天命存在,认为人能从历史中汲取认识并为其自我理解指定方向,“处于传统之中”表现了真理的源泉。春秋时鲁国大夫孙叔豹称“立德、立功、立言”为三不朽,而德、功和言真正能达到永恒和不朽,唯在于后人对它们的不断传承和诠释。诠释学正是在这里强调传统的继承就在于不断诠释和创新,古代与现代、陌生性与熟悉性不断中介和综合,乃是人类精神永恒的唯一途径。
关键词: 诠释学, 历史性, 精神永恒性 效果历史意识